其中,《中学技术课程基于项目或任务教学活动的评价研究》《古罗马诗歌与文化》荣获重庆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,《城市、报刊与现代性——以晚清重庆报业(1897—1911)为中心的观察》《传承性与创新性:基于证据的六级、雅思托福考试效度对比研究(上、下)》《乡舞·乡愁:重庆非遗舞蹈口述史研究》《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》荣获重庆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。
重庆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
重庆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
《中学技术课程基于项目或任务教学活动的评价研究》(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雅林主编)介绍了当前最主流的竞技类活动。本书不仅是对竞技项目的评价,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引导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模式,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,进而抓住技术课程的核心要素。
《古罗马诗歌与文化》(重庆大学李永毅著)以严谨的学术视角和丰富的历史文献,从文本出发,阐释了古罗马重要诗人贺拉斯、奥维德、卡图卢斯的作品;考察了古罗马诗歌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;探讨了构成古罗马诗歌宏观语境的历史和文化现象。
《城市、报刊与现代性——以晚清重庆报业(1897—1911)为中心的观察》(西南政法大学蔡斐、刘大明著)以1897—1911年之间的晚清重庆报业为核心文本,来观察城市、报刊与现代性三者之间的关系。
《传承性与创新性:基于证据的六级、雅思托福考试效度对比研究(上、下)》(重庆大学辜向东编著)从“基于证据的社会-认知效度验证框架”出发,从情景效度、认知效度、评分效度和后果效度四个方面对六级、雅思、托福考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效度对比研究。
《乡舞·乡愁:重庆非遗舞蹈口述史研究》(重庆大学王海涛著)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为研究切入点,彰显了重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《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》(长江师范学院李良品著)吸收了大量田野考察和文献挖掘所获取的珍贵资料,研究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存在着的多种关系,探索其维系规律、运行特点,并得出多重启示,为当前我国的民族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历史依据。
此次获奖的成果涵盖了教育学、文学、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,重庆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在服务学术研究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不懈努力,致力于出版高质量的学术成果。